最新消息
五分鐘了解 Web3 盛事!美國幣圈活動連線 AMA 回顧
Jun 28, 2022

為了分享產業新知、帶領用戶接軌國際,Steaker 在 2022/06/27(一)舉辦了線上 AMA,邀請當時正在美國參與幣圈各大活動的創辦人 Wilson Huang 和行銷總監 Tesia Lu,分享差旅中參加 Consensus 2022、NFT.NYC 等等的活動心得、Web3 新趨勢,以及延伸至對於自家品牌的靈感。
如果錯過這場活動也別擔心,Steaker 團隊貼心整理了當日的重點回顧,只要短短五分鐘的閱讀時間,就能迅速吸收滿滿乾貨,一起來看看!
Q1 這次出國的目的是什麼呢?
Tesia: 隨著國外逐步解封,今年世界各地的 Web3 活動都陸續開始舉辦,不只是美國,歐洲、亞洲也很多,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覺得應該出來看看國外項目在做什麼。另外就是品牌的投資人、合作夥伴,之前都是網友的關係,這些活動是很好的機會,讓大家可以實體交流、互相 catch up。
Wilson: 這趟 70%~80% 的時間都在談 partnership、建立 network。品牌投資人以往都在線上交流居多,藉由這些活動可以實體交流比較有溫度,面對面接觸,互相介紹自己的項目,以拓展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且透過投資人的牽線,同時可以認識到更多投資人,建立更多、更廣的 connection。另外,第一線接觸國際市場與產業動態,尋找靈感,以提早為自家品牌的未來做佈局。
Q2 去了哪些城市,參加了哪些活動?
Tesia&Wilson: 六月初先去了 Austin,參加老牌大型的 Crypto Event – Consensus,這是由幣圈大型主流媒體 CoinDesk 主辦,從 2015 年舉辦至今,已有累積一段時間的籌辦經驗,展會蠻 well-organized。
NFT.NYC 則是以 GameFi、NFT 主題為主的展會。不過最大的心得,除了主要的展會,周邊的衛星活動才是重頭戲,晚上會有公鏈、交易所等項目方舉辦的 after party,那些都是可以深度交流的好機會。每個晚上都跑了 4~5 個活動,很多台灣的項目也一起來,大家都會互相 share 周邊有哪些 party 可以參加。
另外,很特別的是,NFT.NYC 活動在紐約這個大城市進行,所有一線、藍籌系列的 NFT 也都在紐約辦了自己的活動,像是 BAYC、Azuki、Doodles,都有專門給 holders 的活動,有時甚至是 holders 還不一定搶得到,要用錢包去登記、抽獎,像 Azuki 我就用了一隻以上的帳號才抽到。這次總共參加到四個 NFT 活動,包含 BAYC、Azuki、Cool Cats、Doodles,真的很豐富。
Consensus 共識大會、NFT NYC 活動小科普
Consensus 可以說是區塊鏈產業最重要的業界盛事!它是由知名區塊鏈媒體 Coindesk 主辦、全球最大區塊鏈論壇,從 2015 年開辦以來,今年是第 7 屆了,辦在美國德州,參加人數只有越來越多!現場大咖雲集,包含交易所的創辦人們,例如幣安的 CZ、FTX 的 SBF,還有傳統金融、數位支付的大佬們,包含富達投信和 PayPal 的執行長,還有許多 KOL、開發團隊、投資人等,一同探討 Web3 的未來。
再來是前幾天才剛剛結束的 NFT.NYC,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算是目前 NFT 領域最重盛大的活動,也被美國各大媒體拿來跟其他產業的大活動類比,例如 Woodstock 胡士托音樂節、Superbowl 美式足球的超級杯、CES 消費電子展,是這種等級的產業盛事!
今年是辦在美國紐約,以「NFT 的多樣性」為主題,吸引了全球 5,000+ 位知名 NFT 藝術家和從業者,現場也有很多精彩展覽、講座、派對。
Q3 這兩個活動中,兩位各自看見了什麼,有什麼心得呢?
Wilson:在紐約展期這幾天,所見之處有很多塗鴉創作、海報等,都充分感受到 NFT 藝術的氛圍,每天也都有很多 NFT event 在進行,一天晚上至少有 10~20 場活動。且在展場不只看到 web3 的人,還有許多 web2、知名藝人來分享對產業的看法,包含如何應用、如何與大產業結合等,這都是國內較缺乏的想像,因此對我們很有啟發。
Tesia:補充一下,雖然現在是熊市,但從美國展場感受到的氣氛並不低迷。大家在現場聊項目、聊產業未來,都還是很興奮,幾乎每個講者也都認為 crypto winter is to BUILD,現在就是好好打造產品,等待下一個市場循環開始的時機。
Wilson:真的看到熊市中的大家一樣熱情,絲毫沒有被澆熄的感覺,反而轉向更扎實的各種產品開發,少了許多靠 fomo 和龐氏的項目。
Q4 有觀察到哪些下半年的產業趨勢嗎?有沒有什麼預測?
Wilson:創新的 DeFi 開始減少,留下來的 Defi 跟 NFT 會有更多連結,再來 GameFi 還是不少,會有許多元宇宙的基礎建設,例如幫助遊戲開發的 Web3 建設、Dynamic NFT 、做交易的各種公鏈,或是整合 NFT marketplace 的功能等等。NFT 與現實生活會有更多結合,加上遊戲線上的互動,元宇宙的想像還是非常多元。
再來是公鏈還是非常多,recap 我的個人看法,未來多鏈一定會存在,即便 ETH 2.0 出來,會吸收一些 Layer2 較弱的應用之外,市場還是會存在多鏈,不同的鏈會有不同的市場需求,每條鏈也會有各自的長處,看下來多鏈的生態還是蠻明確。
Tesia:幫大家科普剛剛 Wilson 提到的 Dynamic NFT, 中文就是動態 NFT,不是說圖會動喔,意思應該比較貼近 changeable,與 PFP(Profile for Picture)的 NFT 不同,一般 PFP 類型的 NFT 圖層數據不能改,項目方一開始就會決定好遊戲規則,確保 holders mint 出來的 NFT 都是獨一無二。而我們看到未來 Dynamic NFT 會是趨勢,就像玩遊戲時的分身一定不會一直長一樣,NFT 要如何換裝備,而換完裝備後又可賦予 NFT 哪些新價值,都會是 Dynamic NFT 的範疇 。
Q5 這趟旅程中,你們最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這題搭配了許多精彩照片分享,讓聽眾/讀者更加身歷其境!
1. Consensus 主舞台,遇見許多幣圈 OG 大頭,例如 Compound Finance、Galaxy Digital、Pantera 的老闆。
2. 這絕對是印象最深刻的事,以 XY Finance 角色來美國,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的形象影片,展期有非常多頻幕在輪播,帶來大大的曝光,也讓更多人看到 XY。小小驚喜,也看到 NFT.NYC 的 XY Finance 被放入 Getty 圖片!
3. 感受到 Discord 的熱情走進真實世界,在紐約期間到處都可以看到 BAYC 相關的東西,就像是新世代年輕人的潮牌、一種身份認證。圖為 BAYC 在港口舉辦的 APE FEST,據說這艘船可以開出去帶大家看自由女神。
4. Cool Cats 超可愛的遊樂園,不是 holders 也可以參與,有各式的快閃店,遊樂場,可以在會場的角落找到寶箱,與手環感應後,得到一定點數,累積點數後可以去商店兌換商品。

5. Azuki 則是以 Enter The Alley(進入小巷)為主題,帶大家進入 Azuki 的世界,可以觀察到活動現場,亞洲人特別多。
6. Doodles 辦在一個藝廊空間,佈置成工廠的感覺 ,當天還可以購買新的盲盒。

Q6 這趟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會怎麼應用回 Wilson 的自家品牌呢?
Tesia&Wilson:無論是在產品 roadmap、行銷手法方面,三個品牌都有吸取到大量的養分,也跟很多頭部項目建立的 connection,可以期待未來的合作。賣個關子,下半年 Steaker Wagyu、GalaXY Kats/$XY holders 可以期待一下,有大事會發生!
Q7 如果聽眾們明年也想參加相關活動,有什麼建議或小 tips 可以參考?
Wilson:比較多的 insight、參加 tips 就是,大家如果之後自己去的話,主場的活動不一定要參加,參加前要做好功課,要熟悉那幾天的衛星活動或是 side event,那邊才是內行人深度交流的地方。
聽眾提問:活動相關
請問去現場有沒有特別做什麼錢包安全措施?
Wilson:就是不要隨便 connect wallet(連結錢包),如果跳出任何要你連接錢包、認證簽名、發送交易等請求,最好都直接拒絕。如果簽名、確認下去的話,是很有可能把你錢包的 NFT、token 都移走。再來就是穿著不要太高調,之前聽說在美國有人穿 mint t-shirt 上面寫「我有 BTC」就被搶,所以還是不要炫富,盡量低調比較好。
在 NYC 有看到哪些台灣團隊,能分享一下嗎?感謝威神!
Wilson:像是 RE:DREAMER ,SecureX、CYBAVO、鏈新聞、WageCan、THE REMAD、BuZhiDAO,還有 podcasters(例如:克洛伊小姐、矽谷美國人妻)等,也看到台灣人在灣區、紐約做的 project,感覺到蠻多台灣人在這裡的。
什麼樣的人可以參加?一般人可以參加嗎?還是要與web3 產業有關的從業人員才有參加資格?
Tesia:一般人都可以參加,其實就跟展覽一樣,願意買門票就有機會。
聽眾提問:XY Finance/GalaXY Kats 相關
GalaXY Kats 有什麼向亞洲以外市場行銷的策略?在現今較低迷的 GameFi 市場中如何出圈?
Tesia:這趟旅程目的是談 partnership,這也是 GalaXY Kats 跟 XY Finance 主要的行銷策略,目的是透過多合作,跟其他項目一起共創更多可能性。未來在各國家陸續也有不同的展會,像是下個月會有 Non Fungible Tokyo,我們都會再評估是否參與,去看看每個市場有什麼不一樣。
Wilson:策略的話,如果有關注我們 twitter,會看到之後狐獴會朝向 Dynamic NFT 發展,未來大家手上的狐獴,會有機會去換裝備,也會有新的裝備、聯名裝備出來,可以期待之後推出的 prototype (試驗影片)。
XY 接下來有什麼打算嗎?狐獴之後可以有什麼應用?
Tesia:下個月就可以期待一下,我們有努力實踐 roadmap、除此之外也有因應市場去做調整,NFT、GameFi、DeFi 之間開始會有更大的結合、更多的 partnership。
Wilson:這次也碰到做產品、遊戲、公鏈的項目方,也都有討論到一些合作模式,例如接上 XY 的 SDK 讓項目方去做支付的功能,幫助夥伴拓展用戶,自身也可以吸收對方的用戶量、交易量,達到雙贏的合作。狐獴的話,遊戲的 Beta 版(測試版)快推出了,之後也會出 Dynamic NFT,讓大家去拆卸、替換裝備,也會有裝備上聯名的合作,而不同裝備會有不同的效用 (utility),不管線上、線下都會跟著裝備有更多有趣的變化。
聽眾提問:Steaker 相關
先想先感謝 Steaker 的風控機制,當初一直在自行投入 Anchor 與 Anchor 方案抉擇,還好最後選擇了 Steaker,想請問 0.99 觸發風控這條件團隊是如何推估出來的?是否能分享一下?
Wilson:推估的取捨、model 比較複雜就不細講,但可以講幾個點,第一就是先看這個方案的APY ,第二就是看 LFG(Luna Foundation Guard)的儲備量,評估提供的 APY 與儲備量,可以讓 Anchor 協議持續多久,綜合以上,再加上一些安全係數(safety factor)去推算該協議可以撐 1~2 個月,如果 APY 20 % 的話,一個月的 profit 大概是 1% 多 ,因此脫鉤 1% 以上就很危險,會使得後面很難持續下去,基於以上原因,所以將 24 小時的風控條件設定在 0.99。
另外,後續退場機制也都有做過縝密的研究,像是哪個 UST 版本的流動性比較大,不只在中心化交易所,還可以利用哪些比較快的退場機制,例如 Curve 流動池,幫助用戶快速出場。
最近 Celsius、BlockFi、3AC 的危機顯示了ㄧ些 CeFi 的風控問題,Steaker 如何避免遭遇此類狀況?
Wilson:這些 CeFi 的危機主要都來自於在牛市槓桿過大,非常求快速擴張,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的成分非常大,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而 Steaker 不太擔心,也不需要去避免,因為我們不會有此類狀況,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做過度槓桿化的事,都是用自己研發的策略、沒有高度依賴別人的策略,平時風控也都有確實做好。
Steaker 有 MSB 牌照,但是在台灣有相關的執照嗎?
目前臺灣對於加密貨幣還沒有釋出明確的牌照,但金管會有特別說加密貨幣業者要落實 KYC、反洗錢的規範,我們隨時關注最新發展,也都有跟法務顧問密切聯繫,落實遵守執法機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