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崛起(上):為何說是區塊鏈的強應用?

9月 10, 2019

Business Next 數位時代 | 2019/09/10

去中心化金融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解決傳統金融體系的弊病,消除繁瑣的手續與交易成本,已成為區塊鏈應用中最熱門的新趨勢。

你以為區塊鏈圈還只談論比特幣嗎?如果你想更了解區塊鏈的發展,請牢記 「DeFi」 這個字。這是在今年5月的紐約共識大會(Consensus)上被熱烈討論的議題!

究竟什麼是DeFi?它又對未來的金融應用場景有什麼影響?接下來的文章會一一解釋。

區塊鏈近年的趨勢:DeFi

區塊鏈從2009年至今最為人知的相關應用便是比特幣、以太坊、虛擬貨幣、虛擬貨幣首次公開募資ICO(Initial Coin Offering)、證券行代幣發行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交易所上代幣公開發行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到今年越來越常見的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

傳統金融系統行之有年,銀行等中心化金融機構提供了不少便利的金融服務,但地球上仍有幾十億的人無法輕易接觸到金融工具。想像一位從印尼來台工作的外籍勞工,每過一陣子就需要匯錢回老家,其繁瑣的手續流程與電匯的工作天,耗費不少的手續費及時間,可能好幾天的工資就沒了。

而區塊鏈的發展能夠幫助這些人無痛地完成需求。一支手機和應用程式,搭配已有的區塊鏈基礎建設,就能輕鬆地解決上述痛點,更快也更經濟。區塊鏈上發展DeFi後,更能提供多元的投資標的,獲得傳統金融商品無法提供,相對低風險、高報酬的收益操作。

為何DeFi是真正適合區塊鏈的強應用?

近年來各種創業點子都想套上區塊鏈的優勢來吸引瘋狂熱錢(Hot Money)。以前的股權募資只能找3F(Friends, Families and Fools),2017年透過ICO卻可以吸引全球虛擬貨幣持有者,白皮書加上充滿願景的網站上線,數日內甚至數小時募完,百萬美金價值以上的數位資產即可到手,只是最後熱潮過後,90%以上的項目宣告失敗,所有當初覺得能結合區塊鏈的應用最後被發現不切實際,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的點子太多太多了。

我一直在思考,區塊鏈的技術確實前所未有,擁有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強制自動履行、抗審查以及低門檻參與等特性,但其實並非所有場景都適合,到底適合的領域會是什麼?幾經比較之後,我認為在金融相關擁有權轉移的領域會是最適合的,兩種恰好都是區塊鏈的原始應用,價值儲存價值轉移

區塊鏈現有的應用場景

比特幣的原生應用正是價值儲存與轉移:礦工所付出的電力、勞動者獲得的報酬或是投資者花錢購買,都將不同種形式的價值儲存至比特幣,就像法定貨幣擁有的功能,再藉由區塊鏈技術做轉移。低成本與高效率的 「跨境匯款」 就是當時比特幣最強的優勢。

不管是數位遊民的專欄作家、工程師或是設計師,只要工作完成,雇主便可以直接用比特幣付款,金額也不受限制,與銀行的跨國匯款比較,後者要花上幾天的工作天,前者只需要半小時的時間,而且無須開戶,無需知道對方是誰也能完成交易。

再者,開創一項事業或是慈善活動,都有向大眾募款的需求,這也是區塊鏈這幾年處理的很好的一項應用,「募資」。幣安交易所創辦人趙長鵬,也寫過一篇文章說為何ICO是必要的存在。透過ETH的Smart Contract,所有規則都能寫在智能合約上並強制執行。

當然金融相關的應用不止募資,還有交易、拍賣、借貸、保險、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等,這些本質上都有固定的規則,而且訂好了便無法更改,大幅降低了第三方中心機構操控的可能性,也減少了中心機構維護規則執行的成本,不管是人工操作或是信任成本,大大減少了這之間的阻力,唐.泰普斯科特的TED Talk中將阻力比喻成Rube Goldberg machine,一種設計過度複雜卻只能完成簡單任務的機械組合。(建議讀者可以看看這部影片)

小結

DeFi不只解決了傳統金融系統的問題,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金融科技發展的機會,只是使用者習慣傳統金融系統的運作方式,目前DeFi的基礎建設又尚未成熟,讓DeFi目前還不是主流,但這將是個不會終止的進程。更多DeFi的發展現況以及知名項目,將在後續文章做詳細介紹。

責任編輯:陳建鈞